灵山大佛导游服务

2006年12月,经过60余位全国文化、建筑、艺术、文博、工艺美术界知名人士和佛教界大德高僧、佛学专家连续两天慎重而热烈的研讨,基本达成共识后,《中国当代佛教文化艺术博览会》筹备会暨中国(灵山)当代佛教艺术馆筹建研讨会圆满闭幕。

“永不落幕的《中国当代佛教文化艺术博览会》”,成为灵山梵宫的建设定位。确定了将灵山梵宫建设为中国当代佛教艺术馆的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个美轮美奂的佛教建筑群呈现在世人面前。2008年11月23日,一座集文化、艺术、旅游、会议等功能于一身的灵山梵宫正式开启大门。

灵山梵宫,是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建筑面积约为7万2千平方米,造价18亿。灵山梵宫建筑气势磅礴,宏伟,布局庄严和谐,高三层的梵宫采用退台式建筑布局,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呈对称分布,建筑面宽150米,进深180米,顶部为错落有致的五座华塔,后侧为曼陀罗形态的圣坛。

灵山大佛导游服务

 

灵山梵宫讲解服务

整个建筑外观以华藏塔风格为主,五座华塔(又称花塔)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五智”)。中间最高的华塔代表境界最高的毗卢遮那佛(法身佛),从东往西分别是东方药师佛(发菩提心之德)、南方宝生佛(修行之德)、西方阿弥陀佛(成菩提之德)、北方不空成就佛(入涅槃之德)。在两边四座门上题有“大悲”、“大智”、“大行”、“大愿”,代表四大菩萨。“大悲”是指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后面依次代表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以及安徽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梵宫正上方是“灵山盛会”四个金色大字,源于佛经典故,形容佛祖在印度灵山说法时圣众如潮,人山人海的盛况。“灵山盛会”在21世纪的中国有了新的涵义,这是世界佛教论坛会址,全世界数以千计的高僧大德代表了数以亿计的佛教圣众云集灵山梵宫,共襄和谐世界盛举。

 

梵宫,是古代印度对于寺庙的统称。我们的梵宫突破传统概念,不再是一尘不变的大雄宝殿,在这我们看不到僧众晨钟暮鼓,也看不到游人烧香拜佛,而是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的佛教建筑。梵宫,不仅仅作为世界佛教论坛会址,更是一座融合了佛法的艺术殿堂。它传承了传统佛教文化,在建筑形态方面将中西建筑元素相结合,用高大的空间来体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灵山梵宫的建筑形式突破传统,以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等,既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崇高,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鲜明时代特征相融合。

 

作为东方佛教艺术荟萃载体的灵山梵宫堪称是东方的“卢浮宫”。梵宫内珍宝荟萃,光彩四溢,充满着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气息。步入梵宫,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梵宫内部各建筑空间独立且互相贯通,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三传会议厅、千人宴会厅等组成。

 

精雕细琢的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手工壁画、光灿夺目的琉璃巨制、精致典雅的瓯塑浮雕壁画、技艺精湛的扬州漆器、恢宏大气的油画组图、古雅精丽的景泰蓝须弥灯、精美的景德镇青花斗彩缸……这些汇集众多文化遗产、众多艺术瑰宝的艺术珍品遍布灵山梵宫的各个区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目不暇接、回味无穷。梵宫的文化不仅有静态、更有动态。在具有会议和演出多功能的灵山圣坛,上演着由国内高水平团队导演排练的,以弘扬传统文化、启迪心灵智慧为主旨的音乐大典。

灵山梵宫导游服务

 

灵山梵宫导游讲解

灵山梵宫建筑群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亮点”,那就是梵宫中所运用的灯光技术是“见光不见灯”。在“光、建筑、佛教文化” 梵宫的建筑同灯光设计融为一体,把灯源做得很隐蔽。“见光不见灯”的奥秘在于建筑顶部的巨型凿井。这个凿井是一层一层不同木构件的组合,通过木雕构件,背后透上灯光,步入梵宫大厅,游客会感受到灯光带来的庄严和神秘,那就是照明设计师的匠心独运。

 

梵宫室内木雕群以贵重的金丝楠木为主材,通过精湛的东阳木雕手法和花卉、云纹、四灵、回型等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祥瑞、祈福诉求,与建筑和佛教文化进行和谐对接。造型准确生动,近乎圆雕的高浮雕通过细腻繁复的压缩关系将体积感雕造得无与伦比。同时应用类别异常丰富,大到近四米高的白木雕瓶、两人高的贴金佛像,小到楼梯扶手的须弥座,无不精雕细刻,木格连连,具像生生。

 

2017年11月15日,灵山胜境20周年献礼——灵山梵宫新开,不但重现经典,更带来了全新惊喜,在梵宫廊厅的中庭穹顶之下,巧妙地构建了“地涌宝塔”项目。“地涌宝塔”始于梵宫初建构想,源自佛教教义经典,《法华经》中之“地涌宝塔”正是释迦牟尼佛“灵山说法”时,呈现的祥瑞文化意象。地涌宝塔为大师集成作品,采用传统的“铸胎掐丝珐琅”[fà láng]工艺,精致而唯美,融合中国传统佛教造像艺术与当今最先进的光学、声学、力学技术,通过宝塔升降旋转,配以音声,演绎情境,创造了全新的传世佳作。宝塔象征着释迦佛及其分身多宝佛,所谓塔即佛身,同时也象征“清净佛心”;通过升降旋转、光色变幻,使得内外佛菩萨形象交替呈现,娑婆世界宛如眼前。该项目与《吉祥颂》组成梵宫中两个“动态景观”,形成游客观赏的两次“高潮”,完成梵宫产品又一次迭代升级,游客可以从“动静结合”中,感受和体验佛教文化的无穷魅力。

 

灵山大佛导游讲解服务,15896480230(提前加微信)